首頁 > 旅游 > 度假休閑 > 正文標題
潑水節一直都以古老的傳說、濃郁的少數民族文化而為世人所熟知并向望,2006年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云南少數民族節日中影響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之一,已演化成群眾性的狂歡活動。但是近年來,趁潑水之際猥褻婦女的人員也漸有耳聞,像今年這樣當場抓獲惡意潑水的人員23名,其中1名涉嫌猥褻婦女的男子被行政拘留,無疑是在向居心不良的人員發出警告,切實維護潑水節的美好寓意。
盡管每年潑水節前,西雙版納政府都做了大量的預防宣傳工作,通報潑水注意事項,嚴禁以潑水為名侮辱調戲婦女,嚴禁使用高壓水槍噴射潑水等規定與措施,然而,由于沒有進行具體的處罰,一些人利用潑水節的狂歡氣氛“渾水摸魚”,襲胸、摸臀、使用高壓水槍等,導致潑水屢屢“出格”。而被察覺后,警察一般是將他們帶回派出所批評教育后予以釋放。處罰如此太輕飄,自然難以起到懲戒作用,以至于“潑水節狂歡”變成“咸豬手天堂”,隨意凌辱女性、惡意潑水,肆意欺負他人之類的丑惡現象越演越烈。
潑水節變成“潑皮節”,“嚴禁之語”成了“紙上談兵”,游客的美好感受大打折扣,潑水節這張亮麗的旅游名片,也不可避免地蒙上污痕。當人們的道德水準參差不齊之時,就需要法律來強制約束人們的行為。潑水節本是云南地區的“名優特產”,影響力越大,其中的正負兩面效應也會成倍放大。因此,此次西雙版納州政府有針對性地對潑水節的活動進行規范,加大違規成本,處罰違法人員,讓那些別有用心之人有所忌憚,而不是如往年一樣三言兩語批評教育了事,這是在有效地維護節日秩序,推動民族文化的發展。
借潑水節凌辱婦女不是小事。美好的節日,需要文明和歡樂相伴;再恣意的狂歡,也須法律法規護航。維護每一個參與者的人身權利和人格尊嚴,才是保證節日祥和、社會安寧的基礎。一方面,要強化潑水節的文化宣傳引導,另一方面,要大力打擊借潑水而撒潑、侵犯他人的不文明乃至違法行為,從而杜絕潑水節“亂潑”“撒潑”現象,讓文明、快樂的潑水節,彰顯潑灑祝福、辭舊迎新的節日主旨。(王麗美)
0
你可能不是行業專家,但你一定有獨特的觀點和視角,趕緊和業內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須知
作為行業領先的旅游商業和科技媒體,《文旅界》致力于以獨立的新聞態度,挖掘和報道旅游行業的重要事件,以及影響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模式和新科技,為旅游業者提供專業、及時、深度的旅游信息服務。
無論您是:投放在線廣告、企業招聘、尋求報道、還是投稿爆料、加入評論員,歡迎通過以下方式聯系我們:
0592-6532122
wangjing@cncn.net
欣欣旅行社同業社群招募中,勾搭小編微信號:cncn4021入社群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Copyright © 2025 智旅數文 cncn.net 閩ICP備11015723號-3
0
0
0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