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游 > 度假休閑 > 正文標題
法新社、費加羅報、法國雅虎等眾多媒體對這段訓誡進行了報道,并指出:“近年來,中國出境游客的不文明行為遭受到了多方面的批評,他們喧嘩吵鬧,不排隊,破壞文物古跡,隨地吐痰……”報道特別提到了中國旅游局去年出臺的《文明旅游出行指南》,傳達了中國政府試圖糾正和改善中國游客不文明行為的決心。
從大陸家長讓小孩子在香港當街小便引發(fā)兩地網民口水戰(zhàn),到中國15歲學生在有3500年歷史的埃及盧克索神廟壁畫涂鴉,再到中國游客在盧浮宮噴泉里洗腳的視頻在整個網絡流傳,中國游客的“奇葩行為”一次次挑戰(zhàn)著各國民眾的神經,并再三讓全世界瞠目結舌。法媒稱,“去年一年,中國游客的粗魯表現(xiàn)引發(fā)的公共憤怒攀到了至高點”。
于是我們不難理解,為何巴黎盧浮宮博物館認為“有必要”設立一個只標寫了中文的告示牌,專為告誡中國游客不要在館內隨地大小便。
去年10月,中國政府出臺《文明旅游出行指南》受到了法國媒體的密切關注和熱烈歡迎。他們認為,這64頁紙的小冊子會幫助中國人了解什么是好的修養(yǎng)和舉止。指南中明確的“不要在公共場所挖鼻孔,不要在游泳池小便,不要偷拿飛機上的救生衣,不要占用公共衛(wèi)生間太長時間……”也引起了網友的關注和討論。
網友討論
一位叫“tilala”的法國網友說,中國游客不文雅的舉止中,最讓他困擾的倒不是在公共場合挖鼻孔或是隨地吐痰,因為那是“個人的事情”。讓他難以忍受的,是中國人“太吵鬧”。“他們總是成群結伙地出現(xiàn),大呼小叫,旁若無人,而且他們又到處都是,實在太可怕了……”
網友Itaque700也說,“中國人說話聲音太大了,不管是在餐館里還是商店里,博物館或者地鐵上,他們總是毫無顧忌地大聲說話,連打電話也是。”
巴黎春天百貨公司的一位店員說,她很容易從亞洲游客中分出哪些是中國人,哪些是日本人。“日本人很有禮貌,進店后會先和店員打招呼,然后輕聲細語地挑選商品。中國人就比較吵鬧,他們不會理會店員的存在,也不講秩序,不過出手倒很闊綽。”
法國媒體認為,中國人的態(tài)度和表現(xiàn)會招來眾多批評,不僅僅是由于一樁樁類似埃及文物涂鴉事件的發(fā)生。換句話說,埃及文物涂鴉事件并不是單純的個別現(xiàn)象,而是更嚴重的問題的一種體現(xiàn),而問題的根源,則在于中國人“越來越鼓的錢包”。法媒評論說,隨著物質生活的富裕,中國人生成了一種復雜的優(yōu)越感。在中國,有錢,意味著可以擺平很多事情,因此許多人便想當然地認為這個道理在國外也行得通。這種認識有時會制造緊張的沖突,特別是在亞洲,中國游客在那里有著極為不好的聲譽。許多地方旅游部門都明確表達過不喜歡接待中國游客。
0
你可能不是行業(yè)專家,但你一定有獨特的觀點和視角,趕緊和業(yè)內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須知
作為行業(yè)領先的旅游商業(yè)和科技媒體,《文旅界》致力于以獨立的新聞態(tài)度,挖掘和報道旅游行業(yè)的重要事件,以及影響旅游業(yè)發(fā)展的新趨勢、新模式和新科技,為旅游業(yè)者提供專業(yè)、及時、深度的旅游信息服務。
無論您是:投放在線廣告、企業(yè)招聘、尋求報道、還是投稿爆料、加入評論員,歡迎通過以下方式聯(lián)系我們:
0592-6532122
wangjing@cncn.net
欣欣旅行社同業(yè)社群招募中,勾搭小編微信號:cncn4021入社群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Copyright © 2025 智旅數(shù)文 cncn.net 閩ICP備11015723號-3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