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游 > 度假休閑 > 正文標題
肇興侗寨
穆民新村
“現在做任何事情都比以前好!30多歲的侗族人文菊,站在堆滿侗繡和侗族銀飾的小鋪里,談起現在的生活帶著笑意。文菊家住的肇興侗寨,被列入國家民委和財政部實施的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項目,在保護特色民居的同時發展民族特色產業,讓她待在家里改善了生活。
肇興侗寨是全國最大的侗寨,2011年底,黎平縣投入8億元打造肇興侗寨景區。2013年,景區再次獲投資4億元。經過不斷投入打造的肇興侗寨并沒有失去其固有的民族特色,肇興侗寨現在還完整保存著“仁、義、禮、智、信”5座鼓樓,村民們還照舊穿侗服、唱侗歌、喝侗酒。
在文菊看來,寨子還跟她之前熟悉的一樣,只是游客多了,大家的日子好過了。文菊的收入也隨著村寨的保護發展翻番,生意好的時候一天就能收入5000元!霸S多之前出外打工的年輕人,現在重新回到寨子里做生意!
貴州省烏當區新堡布依族鄉王崗村也是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項目試點之一。在項目的帶動下,王崗村打著“庖湯第一村”的名號,發展少數民族特色鄉村旅游,讓游客在村里體驗布依族文化,村民年人均收入從兩三千元翻番到近萬元。
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利通區東塔寺鄉穆民新村,村民郭占武的房子被重修成外墻砌回族磚雕、內屋裝飾阿拉伯文書法的回族特色建筑,內屋設有干凈的衛生間和明亮的廚房。這為他吸引了從臺灣、香港來體驗穆斯林生活的游客,就在家里,郭占武高峰時一周能接待10桌游客,一年帶來的收入能達到5萬元。
穆民新村是國家民委在寧夏選擇的特色村寨保護發展的一個試點。在東塔寺鄉鄉長劉娜看來,這項工作不僅成功搶救、修復和建設了帶有本民族特色的民居,同時,使它們建設得更符合現代社會發展,改善了村寨人居環境。
2009年,國家民委與財政部啟動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項目。國家民委通過實地調研發現,在農村發展過程中,破壞少數民族建筑風格和生存環境的現象時有發生,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數量急劇減少,保護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搶救和保護少數民族文化遺產,成了刻不容緩的任務。
截至2013年底,全國已有28個省市區、600多個村寨實施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項目,中央財政為此已累計投入9.1億元。受益人口有十萬余人,涉及40多個少數民族,在資金投入分布上覆蓋了大多數的民族地區。
文/本報記者 鄒春霞
供圖/新華
0
你可能不是行業專家,但你一定有獨特的觀點和視角,趕緊和業內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須知
作為行業領先的旅游商業和科技媒體,《文旅界》致力于以獨立的新聞態度,挖掘和報道旅游行業的重要事件,以及影響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模式和新科技,為旅游業者提供專業、及時、深度的旅游信息服務。
無論您是:投放在線廣告、企業招聘、尋求報道、還是投稿爆料、加入評論員,歡迎通過以下方式聯系我們:
0592-6532122
wangjing@cncn.net
欣欣旅行社同業社群招募中,勾搭小編微信號:cncn4021入社群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Copyright © 2025 智旅數文 cncn.net 閩ICP備11015723號-3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