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游 > 度假休閑 > 正文標題
6月14日是我國第九個文化遺產日,修繕一新的濟南老舍紀念館也在當天首次對外開放,開放首日半天時間就有上百人進場參觀,工作人員稱,老舍紀念館今后將全年免費開放,只在每周一閉館。(6月15日 齊魯晚報)
戲劇大家老舍先生和濟南淵源頗深,不僅在濟南生活居住,筆下也留下了諸多描寫濟南城市風情唯美而又雋永的文字。在老舍故居基礎上修繕一新的紀念館,占地僅290多平方米,面積雖然不大,但通過史料、圖片、實物的陳列,展示了老舍先生的精神境界、創作心路、生平趣事等,也成為人們了解濟南歷史文化的一張名片。
名人故居修繕成為紀念館,這并不新鮮,但是其全年免費開放之舉,值得期待,更值得擁有眾多歷史遺存、名人故居的南京借鑒。首先是修繕的目的,保護歷史遺跡、故居文物固然必要,但在修繕的同時,還應考慮維修出新以后的功能是什么,如何永續利用起來,而不是簡單的一修了之;其次,名人故居敞開大門,為的是讓現代人走進來,成為一處了解歷史、感悟文化的靜心之地,如何讓公眾知道了解、愿意進來坐坐,這是維修保護之后要做的更大一篇文章。
從老舍故居修繕開放的情況來看,其位置距趵突泉南門約百米距離,在這樣游客涌動、市民扎堆的公共旅游休閑區域,只要稍加宣傳引導,紀念館的人流自然不會冷落。北京、天津等地名人故居的保護近年來也是如此,強調與周邊整片風貌區的出新保護相互結合、融為一體。當然,名人故居的位置由不得后人選擇,但這不妨啟示我們,名人故居的保護不能零打碎敲、各自為政,需要有整體意識,比如在歷史文化街區、市民休閑公園的建設中,把周邊名人故居突出標識出來,成為街區一景;或者把一個相對集中區域內,有同類特色的名人故居串聯起來,打造一條特色旅游線路,形成與相關區域整體管理,整體開放的格局,避免修繕之后,仍舊院墻深深、鐵將軍把門。
據不完全統計,南京大大小小的名人故居近1500處。其中,晚清和民國時期的名人故居數量更是在全國名列前茅。然而,被列入各級文保單位、并得到有效保護的僅有甘熙故居、拉貝故居、宋子文公館等寥寥數十處;大量未能進入保護名錄的故居,只能在破敗的房舍間苦苦掙扎。一方面,維修整理、免費開放需要政府加大資金投入,但另一方面,也應看到,“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名人故居的出新、開放,并非一定要走“高端路線”,重金打造,而是重在展現特色和吸引力,講好名人故事,把名人故居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和教育價值,更加合理地挖掘利用,用現代化的媒介手段和活動形式傳播出去。名人故居本就是老南京們的“街坊”,而今敞開大門,這里應該是市民游客常來坐坐、常有收獲的“精神鄰里”。(劉曉)
0
你可能不是行業專家,但你一定有獨特的觀點和視角,趕緊和業內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須知
作為行業領先的旅游商業和科技媒體,《文旅界》致力于以獨立的新聞態度,挖掘和報道旅游行業的重要事件,以及影響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模式和新科技,為旅游業者提供專業、及時、深度的旅游信息服務。
無論您是:投放在線廣告、企業招聘、尋求報道、還是投稿爆料、加入評論員,歡迎通過以下方式聯系我們:
0592-6532122
wangjing@cncn.net
欣欣旅行社同業社群招募中,勾搭小編微信號:cncn4021入社群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Copyright © 2025 智旅數文 cncn.net 閩ICP備11015723號-3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