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游 > 度假休閑 > 正文標題
梁實秋故居墻皮都脫落得不成樣子了,七戶人家擠在一棟兩層樓里;童第周故居外,大院門牌上標著曾經住過四個名人,院子里卻沒有具體指示牌,住戶和游客都不清楚 ;王統照故居被大樹砸出大窟窿 ,一年多沒人管記者近日走訪市南區“小魚山”文化名人故居發現,除了老舍和康有為兩處故居保護完好之外,其余名人故居的現狀并不樂觀。
同是名人故居,“待遇”卻天壤之別。對此,青島市人大代表胡兆啟認為,作為島城的一筆重要歷史文化寶貴財富,不論名氣大小,名人故居的保護既刻不容緩,更要一視同仁。
◎記者手記
名人故居老去會成為誰的尷尬?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記者也不會相信,部分名人故居的現狀會是如此糟糕。站在這些龐然大物的建筑面前,讓人感受不到它們昔日的榮耀,任誰也不會相信,這些破爛的建筑曾經是青島文化綠洲的一片片水源地。
斯人已逝,帶著光輝歷史的建筑卻可以留存久遠。但是讓人倍感遺憾的是,如今這些名人故居的現狀甚至不如筒子樓。看到這樣的情形,不僅是記者本人,連同里面的住戶、附近的市民以及前來旅游的游客都扼腕嘆息。
針對名人故居的這些情況,記者一次次聯系相關部門,得到的答復最多的還是保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保護名人故居需要多個部門配合,不能光靠我們一個”,“置換需要大量資金”,“有的住戶不配合我們保護”,“名人故居的保護還需要一步步來”,面對這樣的一些答復,不知道這些歷經百年風雨的老建筑,還能有多少時間慢慢來?
正是面對著這些難題,有關部門才更要有所作為,更要有勇氣去解決。
面對現狀,我們只想再次疾呼,保護好所有的名人故居。如果有一天這些故居真的老去了,尷尬的或許不是某個人或者某個部門,而是我們整個城市。文/圖 本報記者
現狀調查住天價房子卻過筒子樓生活
本報從5月20日以來,持續刊發關于市南區名人故居現狀的系列報道,在走訪的梁實秋、童第周、束星北、王統照、楊振聲等十幾處名人故居過程中,記者發現,外墻破碎,里面住人,木質樓梯、墻體老化,存在火災隱患等,是當下名人故居存在的最主要問題。
如果單從外面來看,不少故居的“外衣”顯得光鮮亮麗,但是如果你走進故居里面 ,破敗情況一覽無余。記者了解到,大學路周邊的,房價基本上一平方米3萬多元,而故居里的人,可真是住在“天價”房子里,過著筒子樓的生活。
在小魚山附近將近三十處名人故居中,記者發現在梁實秋故居的大院里,不僅房子的外墻墻皮已經紛紛脫落,樓梯的老化程度也十分嚴重。至少七戶人家居住在一棟兩層樓的房子里,生活環境也可想而知,時不時還要面對七戶人家共用兩個廁所的窘境。
這樣的情況不僅只存在梁實秋故居之中,在王統照故居大院里,院中一棵大樹直接在屋頂上砸出了一個大洞,一年多也沒有人來管。不少周圍的居民告訴記者,雖然市南區相關文物保護部門也對這些名人故居進行保護,但是這些保護大多只涉及刷刷外墻油漆,補補地板和窗戶等方面 ,對于這些老房子來說,這樣的保護措施無疑只是治標不治本。
除了年久失修以外,記者走訪的十幾處名人故居中,除了老舍故居和康有為故居修繕良好,作為展覽館對外開放之外,其余故居之中全部住了人。住戶在故居中私搭亂建的情況也不在少數,不少住戶告訴記者,因為這些故居原本是名人一家住的,但是現在基本上是每個房間住一家,為了生活方便,住戶自己改造房屋的情況很常見。
木質結構,再加上時間久遠,這些故居還普遍存在火災隱患。5月22日,在大學路附近,周圍住戶向記者反映,早在今年一月份,當時大學路12號的一棟老建筑就燒了一把大火。別看只是個面積只有四五十平方米的房間,由于是木質結構,十輛消防車足足花了三個小時才把大火撲滅,而發生火災的這座房子距離老舍故居還不到百米遠。
市民建言四五十人打電話疾呼加強保護
在本報持續五天的報道當中,這些名人故居的現狀引起廣大市民的關注和關心,“不少名人故居已經破敗得不成樣子,再不保護就塌了”,“里面的住戶還私自搭建了違法建筑,這些都應該拆除”,“把這些名人故居統一保護起來,作為展覽館對外開放豈不是更好”開通熱線以來,四五十位市民撥打熱線建言獻策 ,部分市民對于名人故居的保護甚至有了具體方案,越來越多的信息匯總到記者這里。
家住市南區的劉先生打來電話告訴記者,青島的歷史本來就不長,沒法跟北京 、南京等歷史名城比,所以僅存的這些名人故居就顯得尤為珍貴。作為青島寶貴的歷史文化財富,對于名人故居的保護可以從三個方面展開。“小魚山這邊的名人故居是非常寶貴的財富,小魚山文化名人街還曾經入選過第四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所以現在的保護刻不容緩了。”劉先生說。他告訴記者,針對現在不少故居里面還有人居住的情況,他建議可以通過國土局、規劃局、文物局等多部門合作的形式,置換其中的住戶,然后根據大學路等附近的特色,打造成一條集旅游和休閑于一身的特色商業街。“通過招標的方式,引進有實力、有意愿的大企業,出資打造成特色旅游街,可以適度收門票,文化部門監管,既可以避免過度開放,也能保護好名人故居,這樣豈不是一舉兩得。”劉先生說。
和劉先生一樣關注名人故居的高先生也提到通過置換房屋、旅游開發的形式,來達到開發、保護兩不誤的保護模式。除此之外,他還有自己的獨特觀點。“在開發保護的過程中,可以和運輸部門合作,比如說開通名人故居旅游的專線 ,針對名人故居所處的小魚山道路比較狹窄的情況,也可以購買專門的旅游車,既能體現青島名人故居的特色,也能發展青島的旅游業,這可是個擴大青島知名度的好方法。”高先生說。
除了劉先生和高先生之外 ,還有不少市民針對名人故居的現狀表達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在這其中,有不少人還是研究文物的行家,對于名人故居保護,除了種種具體的保護做法之外 ,他們同時認為相關部門在這個問題上要負起責任,雖然保護過程可能需要多個部門一起用力,但是如果保護不及時,名人故居一旦到了無法修復的地步,將會是一筆無法用金錢估量的損失。
市人大代表或將再次提交議案保護故居
翻閱相關資料,記者了解到,對于這些文化名人故居,市南區和市文物局等相關部門也曾做過工作,比如房屋基本的修繕、粉刷等,為了營造文化名人故居的文化氛圍,市南區還將魚山路設置成了“文化名人一條街”,并統一粉刷,進行了美化。但是文化部門的工作人員也對記者表示,由于名人故居產權各異、背后利益關系復雜、相關主管部門不同等原因,目前只有兩處名氣最大的名人故居保護得很完善。
記者了解到,對于名人故居,青島市人大代表、青島奉天惠體育用品廣場董事長胡兆啟一直很關注 。他在2009年就和另外17位人大代表提交了一份“關于加強青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利用”的議案。
5月25日,記者再次采訪了胡兆啟。對于名人故居的保護,他首先表達了自己的態度,他認為對于名人故居這樣的文化財富,不管面對什么樣的困難,相關部門都該責無旁貸地好好保護,而且保護名人故居和名人的名氣大小沒有關系,應該一視同仁地加以保護。
“名人故居是一個城市的歷史記憶,不管里面住過的名人名氣大小,既然都已經是省級、市級的保護單位,那么就該一視同仁地進行保護。”他告訴記者,2009年議案是針對當時舊城改造時,名人故居應不應該拆除提出的。但是針對當下市南區名人故居存在的這些情況,他認為有必要進行實地考察,如果故居保護問題嚴重,那么以后在市人代會上,他還會針對名人故居保護提交議案。
0
你可能不是行業專家,但你一定有獨特的觀點和視角,趕緊和業內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須知
作為行業領先的旅游商業和科技媒體,《文旅界》致力于以獨立的新聞態度,挖掘和報道旅游行業的重要事件,以及影響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模式和新科技,為旅游業者提供專業、及時、深度的旅游信息服務。
無論您是:投放在線廣告、企業招聘、尋求報道、還是投稿爆料、加入評論員,歡迎通過以下方式聯系我們:
0592-6532122
wangjing@cncn.net
欣欣旅行社同業社群招募中,勾搭小編微信號:cncn4021入社群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Copyright © 2025 智旅數文 cncn.net 閩ICP備11015723號-3
0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