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游 > 度假休閑 > 正文標題
櫻花爛漫,施南春早。3月15日,30名硒都網友,來到古樸而美麗的小溪、舊鋪古寨,重走古鹽道,游賞古建筑,踏尋古民風。網友們親身體驗,建言獻策,為盛家壩鄉休閑旅游業進一步發展,聚集正能量。
旅游產業要發展,必須關注旅客的體驗與感受。因此,我們不得不承認,組織一批有閱歷、有一定知識水平的網友“親身體驗,建言獻策”,是發展鄉村旅游的一招好棋。用比較官方的話說,這是在走群眾路線。
首先,網親身體驗了,他就會徹底地站在旅客的角度想問題。“要打通旅游循環道路,方便游客進出,但要更加珍愛這里的生態環境,對其需要精心呵護。”“這里的土家吊腳樓群是土家建筑的絕版樣本,不能再有一丁點的破壞。”“民風民俗需要傳承、保護和發掘,它是這里的最大的看點!”……從當天征集到的網友意見,我們不難看出:把發展旅游事業的“決策權”交給網友,的確是不錯的選擇。
其次,網友如果把他們的體驗“說出來”了,會有最真實的宣傳效果。一是參加體驗的網友本就是一群旅游愛好者,有著他們自己的朋友圈,口口相傳,比廣告來得更實在;二是網友有一定知識水平,“眾人拾柴火焰高”,通過他們的圖片、游記文字的網絡發布,宣傳成本廉價,潛在效果卻不能低估。
以上兩點是旅客角度的“群眾路線”,接下來,還要說說當地老百姓的“群眾路線”。
如果要發展鄉村旅游,當地村民是必須且絕對要依靠的群眾力量。
一要喚起當地群眾的資源保護意識。從小溪、舊鋪現有的旅游資源來看,很大程度上,游客的愉悅來自原生態風景體驗,老寨子、清清的水、藍藍的天、清蔥的林…… 然而,“原生態”與“經濟發展”又似乎是一對悖論:保留老寨子的風景,就等于要這里村民永遠與“闊氣的洋房”絕緣;要保住清清的水、藍藍的天、清蔥的林,等于要這里的村民都吃“旅游飯”,與“工業產業發展”絕緣。吃“旅游飯”沒什么不好,問題是起步階段不一定馬上有效果,再就是當村民兜里有倆錢兒,又還不能徹底滿足他們時,他們的思想會不會跑偏?
二要獲得當地群眾的“文化”配合。除了自然資源,民風民俗是另一重要的旅客體驗要素。時代飛發展,外來文化入侵迅猛,如何讓當地群眾有效傳承本民族文化,不受外界干擾,同樣重要。
旅客代表旅游市場需求,本地村民代表地方供給能力。因此,當地政府必須把游客思維與本地群眾思維有機結合,讓“小溪、舊鋪”這一鄉村旅游線路發展,找到一個的“精準模式”,既讓旅游滿意,又當地群眾也滿意。
0
你可能不是行業專家,但你一定有獨特的觀點和視角,趕緊和業內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須知
作為行業領先的旅游商業和科技媒體,《文旅界》致力于以獨立的新聞態度,挖掘和報道旅游行業的重要事件,以及影響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模式和新科技,為旅游業者提供專業、及時、深度的旅游信息服務。
無論您是:投放在線廣告、企業招聘、尋求報道、還是投稿爆料、加入評論員,歡迎通過以下方式聯系我們:
0592-6532122
wangjing@cncn.net
欣欣旅行社同業社群招募中,勾搭小編微信號:cncn4021入社群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Copyright © 2025 智旅數文 cncn.net 閩ICP備11015723號-3
0
0
0
0
0
0
0
0
0
0